pagetype
译者翻译的过程是文化转换的过程,译序是译者与读者进行分享★、引领读者参与和认识的载体。《南京大屠杀史》英文版译序写道:“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所知的20世纪世界史最黑暗的册页之一……我们相信这部英文著作的出版会让西方读者更全面理解南京大屠杀暴行及其恶果★。★★★”
1999年,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在南大出版社出版《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杨金荣作为编辑负责了这本书中文版和日文版的出版,这是他首次接触南京大屠杀史的外译工作。
希伯来文版的序言由特拉维夫大学时任常务副校长★★★、著名汉学家谢艾伦教授撰写★★★,他提道:“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数字★,更要关注杀害中国平民和士兵的残忍方式……★★”韩国高丽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尚洙在韩文版序言中写道:★★“中韩两国人民同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受害者★,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本书的出版将巩固和发展这份患难友谊。”
一本书,十年,九个语种★★,传播至美国★★、韩国★★、印度、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波兰、墨西哥、阿尔巴尼亚、埃及等国,《南京大屠杀史》多语种版本如同一艘大船,穿越历史的长河驶向世界★。
随着外译出版的推进★★★,越来越多国外译者加入了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行列。2021年,《南京大屠杀史》波兰文版由波兰对话出版社出版。该版译者唐来福(Rafał Darasz)在给记者的邮件中写道:“我非常感激能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能够将这段重要的历史分享给波兰公众,作为译者,我深感荣幸★★★。”
由于原文引用了大量日文资料,为避免语言转换时产生信息偏差★,尹盛龙查阅了日文原版资料,一一对照之后再译为韩文,涉及的日本地名和人名也按照韩国权威机构的外来语翻译原则进行音译★★★。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史》韩文版于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之际出版。
“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了解真实的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为了翻译好这本书★★★,她克服恐惧,埋首于书中数月。在她的努力下,英文版得以高质量呈现,为后来多语种外译提供了可靠的底本★★★。
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由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也是在这一年,南大出版社推出《南京大屠杀史》英文版和日文版。
★★★“这是一本必读的书★。★★”——《南京大屠杀史》希伯来文版的封底印着这样的推荐语。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后代赴海外举行证言活动★★,以口述史、回忆录响亮发声;即将出国留学的年轻学子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接受★“行前一课”★★★,成为南京大屠杀史实国际传播的火种;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海外展出,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在艺术舞台讲述历史真相……越来越多的人们用行动推动历史向前。
“如果你问我是否要再看一遍,我想我不会★,太压抑了。★★★”“读起来很压抑(可能是我读过的最压抑的书),因为这是真实历史★★。★★”在全球最大在线读书社区Goodreads上★★,海外读者为《南京大屠杀史》多语种版本写下了这样的书评。虽然言语带着沉重,但这份许多中国人都曾感受过的沉重与压抑,背后是历史真相,如今由文字传递给世界上更多的人。
2014年,由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所长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成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公众读本”。今年9月,《南京大屠杀史》阿拉伯文版由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出版★★★,成为该书的第九个外文版本★★。
韩文版译者★★★、南京师范大学韩语专业教师尹盛龙在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心情亦是无比沉重。相比李玫玲★★★,尹盛龙翻译该书时的一大挑战在于保持克制★★★。“日军的野蛮行径令人发指★★,但《南京大屠杀史》是一部严谨客观的学术著作,所以翻译时不能带有个人的感彩,必须忠实于原文。★★”尹盛龙说。
在中外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多语种版本《南京大屠杀史》像聚光灯,径直照向那段人类的黑暗历史,让全世界的人如实了解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照见无辜民众生命被践踏的伤痛★★★,照见被战争扭曲的人性。
今天★★★,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叙事模式还没有改变★★★。推动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传播,可谓任重道远。“但你要相信★,历史是往前走的。”前路漫漫,杨金荣对未来工作的进展却坚定而自信,★★★“一本书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形成合力★。”
跳出阅读场景★★,《南京大屠杀史》多语种版本也在国际学术研究和民间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韩文版出版后,中韩两国学者围绕此书在中韩两地举办学术研讨会★。韩国景仁文化社社长韩政熙表示,虽然此前也有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作品被翻译成韩文,但韩国社会对南京大屠杀史的了解仍然很少,《南京大屠杀史》韩文版的出版更具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片片拼图拼起《南京大屠杀史》的海外发行版图。目前,该书英文版、韩文版、希伯来文版、印地文版★★、哈萨克文版★★★、波兰文版、西班牙文版、阿尔巴尼亚文版、阿拉伯文版已在海外出版,泰文版、法文版★、俄文版、德文版也已立项待出版★。
谈起《南京大屠杀史》多语种出版背后的故事,从事出版工作30多年的南大出版社编审★、历史学博士杨金荣回忆★★★:★“这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一本书要“走出去★★”,最理想的路径是通过版权贸易★★★,即由海外出版公司购买版权★★、组织翻译、出版发行。然而杨金荣坦言,书籍在海外出版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理想状态,更多的时候需要借助协同的力量“抱团出海”。国家★★★“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推动图书出版★★★“走出去”的协同策略★★★,为《南京大屠杀史》的外译和海外发行创造了难得的机遇。2018年★★★,美国圣智出版集团在海外出版《南京大屠杀史》英文版★★。
十年前,《南京大屠杀史》就是从南京大学出版社开启了走向世界的脚步★。如今,在出版社所在地——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西北侧的金银街8号,为了让海外读者了解作为世界记忆的南京大屠杀史实,一场用语言传递真相的接力仍在继续。
除了行业内的协同合作★★,南大出版社还协同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主体开展出版合作。通过与印度皇家科林斯出版公司及其中方版权代理商合作★,《南京大屠杀史》印地文版于2020年12月出版;为了疏通希伯来文翻译与出版渠道★★★,南大出版社积极链接学术界资源,通过国内的犹太文化研究学者与以色列学术界联系,落实了希伯来文版的翻译和出版。《南京大屠杀史》希伯来文版于2020年初在以色列推出,之后多次重印。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史》十年出版九个语种,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
2012年,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由南大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最完整的原创性研究著作。受《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启发,杨金荣下定决心★★,要推动《南京大屠杀全史》“走出去★★”★。在设计该书封底时,他特意请设计师用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等6种文字写下“南京大屠杀★”★。
借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强大的语言优势★★,南大出版社协同外研社联合申报了★★★“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部分小语种项目,解决了小语种翻译人才与渠道资源的难题。★“对方负责翻译和海外出版,我们负责提供中文压缩底本以及对应的英文译本,并负责沟通作者、解答专业问题。”杨金荣透露,在出版界协同下,《南京大屠杀史》先后完成波兰文、西班牙文、阿尔巴尼亚文版的海外出版★,并成功合作申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俄文版★。
历史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以多种形式的国际传播★★,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石。(刘浏 黄欢 付岩岩 沈峥嵘)
英文版译者之一李玫玲(Michelle LeSourd)是美国资深学者。上世纪80年代,李玫玲曾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短暂留学过。她说,接触这本书前就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但始终不敢触碰那些残忍的细节★★★。
遗憾的是,《南京大屠杀史》日文版虽然2015年就在国内出版,却因在日出版和传播渠道难以疏通★★★,迟迟无法在日本发行。谈及原因,杨金荣难掩无奈★★★。他表示★★★,这与日本国内对于历史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也许只有当日本社会能够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时,才能迎来转机★★★。★”
文化产品到了国外,面对的是全新的文化环境和全新的受众,只有做好传播推广才能形成完整闭环。“我们从一开始就积极主动参与海外版的传播策划,坚持邀请当地知名汉学家撰写序言或导读★★★。★”杨金荣说,当地学者用本国熟悉的语言介绍中国历史★★★,从当地人的角度出发来谈对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看法,是一种更能有效触达当地读者的传播方式★。
《南京大屠杀史》多语种版汇聚了一批中外优秀译者。
2022年★,《南京大屠杀史》多语种输出项目入选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成为了人文社科著作★“走出去”的样本典范。杨金荣感慨:“国家有力量来全力支持,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2013年,杨金荣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积极寻求《南京大屠杀全史》在美出版的可能。回国后,他立即着手推动这项工作,第一步就是整理译本底稿。为了使该书内容更适合大众传播★★★,杨金荣邀请张宪文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等将110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全史》压缩成45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